你敢信吗?国家有14亿多人,占了全球近五分之一,可最近大家都在说“人不够用”了。这不是矛盾吗?其实拆开来看就明白了,总量是不少,但60岁以上的有2.97亿,差不多是美国总人口的87%;年轻人愿意生娃的越来越少,生育率只有1.2,连保持人口稳定的2.1都达不到。
先说说老龄化这事儿。从轻度老龄化到中度老龄化,只用了24年,比发达国家快了一倍。有人算过,到2050年,60岁以上的可能会有5亿,差不多是现在整个欧盟的人口总和。这么多老人要养老,压力可想而知。再看少子化,现在养个孩子的成本不低,很多年轻夫妻想生却不敢生。有数据说,现在养老花的钱,是养小孩的3到4倍,这账谁都算得清。
劳动力也在慢慢减少。这十年里,能干活的人少了4000万,现在还有8.65亿,眼看就要到警戒线了。反映到具体行业,制造业工人少了四成,社保要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难题。
为啥这些问题在这儿特别突出?有几个特殊情况。比如“未富先老”,人均GDP刚1.26万美元,就进入了中度老龄化,比很多中等收入国家压力大。还有区域不一样,广东一年能多百万人,东北十年却少了千万,这跟各地的学校、医院这些公共服务分布有关系。年轻人这边,90后、00后不想结婚生娃的越来越多,深圳想找托育的家长排着队,可补贴政策却跟不上。另外,以前计划生育帮控制了人口增长,现在调整起来也需要时间。
不过别担心,已经在想办法了。养老方面就有三道防线。第一道是社会保障,国家划了1.68万亿到社保基金里,个人养老金账户也有5000万人开通了,上海还建了400家嵌入式养老机构,老人不用挪窝就能享受到服务。
第二道是靠技术帮忙。浙江搞的“家庭养老床位”,让老人在家就能用智能设备监测身体,比传统养老省了66%的钱。全国还更新了3.2万部电梯,给84万户家庭做了适老化改造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便利。
第三道是发展银发经济。现在老年智能设备一年能卖上千亿,陪护机器人销量一年涨40%。北京建了银发专家库,深圳还取消了退休人员返聘的年龄限制,让有经验的老人能继续发挥作用。
生娃方面也有新动作。济南给三孩家庭发10万补贴,浙江长兴这么干了之后,生育率回升到1.35。深圳计划做到每千人有4.5个托位,北京的国企办托育,让女职工离职率降了18%。税收上也有优惠,多孩家庭一年能省一万多的税,这些都在帮年轻人减轻负担。
国家还有更长远的打算。比如把“人口数量”变成“人口质量”,学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,让更多人有一技之长。有人预测,到2050年,有大学学历的老人会有8400万,这都是宝贵的资源。区域上也在平衡,广东吸引劳动力的东北的“收缩城市”在试点智能养老,各有各的招。
看看国外的情况,也能给点启发。俄罗斯普京搞了“英雄母亲”奖,还立法不让宣传不生孩子,可2023年人口还是少了55.5万,新生儿不到60万,创了25年新低,每年投入8万亿卢布都不够,看来光靠强制不行。
美国85%的新增人口靠移民,2024年增速还是近几年最高的,可问题也不小,到2030年65岁以上的会破7000万,一万多家养老中心都快扛不住了。这说明,移民也不是万能的。
联合国早就说了,到2050年全球老人会翻一倍,的探索其实对全世界都有意义。从以前控制人口数量,到现在让每个人从出生到老年都能活得好,这是一种进步。广州的“时间银行”就不错,8万志愿者帮老人,等自己老了也能得到帮助,这种代际互助挺好。
说到底,愁的不是人少了,是结构不太合理;不是数量不够,是怎么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。短期来看,把银发经济做好,多建点托育机构,解决眼前的难题;长期来说,搞好职业教育,让各地发展更平衡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从“生娃有好办法”到“养老有好去处”,正在走出一条自己的路。你身边有没有感受到这些变化?或者有什么好想法,都可以来说说。
启天配资-南京股票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开户-配资炒股哪个平台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